无所住心——佛心本来就在你的内心,还要住什么心?
佛陀说:“执相修布施、持戒,乃至希望生天,这些 都是生灭的法,并不究竟。唯有不住相,修一切善法,心无所住着,才是最究竟的大乐啊。
—白 話 佛 法视 频 第6集 《 佛陀当年的故事 》
为什么我们学佛的人经常说,要证得无上菩提心,其实《金刚经》说,无所住而生其心,这个境界就是菩提心,你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利益的,都没有想法,我不为什么而我去做,就是一种慈悲心,无缘大慈的慈悲心,无所住与慈悲结合的境界,那就是菩提心。
—白 話 佛 法视 频 第27集《 无所住而生其心 》
佛经就是告诉你们为什么,因为般若智而生其心,因为当你完全空的时候,他的佛性的般若智慧,而让你生起这种慈悲善良的心,而这种慈悲善良的心,它又无所住心,是在你的意念当中有的,但是又好像找不到。
—白 話 佛 法视 频 第68集《 观照就是照见 》
wenda20151030 11:44
问:师父在《 白 話 佛法 》里讲了要“无所住心”,还讲了一个要“住心”。怎样在生活中把这两种“心”圆融起来呢?请师父慈悲开示一下。
答:实际上这两个“心”,它是在不同的环境上所“住”的。比方说“无所住心”那是修得比较好一点的了,“住心”是开始的时候,那是修得还一般的时候。比方说,我们读中学的时候要“住心”,读大学的时候要“无所住心”,那这话怎么解释呢?在中学的时候,我们要把所有的科目全部记得住,加减乘除、开根的方程式全部要背出来,对不对?(嗯,对对)
把菩萨住在心中,等到你活学活用了,等到你大学做功课的时候,你说你还要背吗?你心里拿出来就是了,对不对?就是不要“住心”了,不住心的话你已经把菩萨深深地住在你的心里边了,所以你讲出来的话、做出来的事情、思维出来的想法全部都是菩萨,你说你还要专门去把菩萨住在心中吗?不要了。这个“无所住心”并不是没有心,实际上这个“心”已经深深地进入你的八识田中了。明白了吗?(明白了,谢谢师父慈悲开示!)
问:白 話 佛法第二册《 学佛就是在学做人,光明灯要点在心中 》中说,“脑子里不要完全空掉,如果完全空掉就是一个神经病,这个尺度很难掌握,让你们修炼成空,又要让你们不能完全空。不空就是说当你的意识,还很清醒的时候,要把这些意识全部看成空的,真正的空在修为中还是有意识的,比如我知道这件事情,但是我没有去想这件事情,这就叫有意识的空,是人为的克制的空,而悟出来的空,叫真空。”请举例解释一下“有意识的空”、“真空”的区别,还有“虚空”的区别。
答:真空就是已经通过自己的本性,心中什么都没有,但是心中是万有的,需要什么就自动会出来什么。举个简单例子,你商场里面什么都有,修车的时候,不管你什么零件缺少,我车库里面都能有,我可以订购可以去找,找得到,都有。一个是没有order(预定),纯粹就是我店里这些东西,能修就修,修不好就没有办法了,这是刚刚开始修的,在戒中空。真空的时候,我店里什么都没有的,但是你要什么我都可以打电话拿来,是从九识田中出来的。虚空就是等你什么都有的时候,是不是空了?现在的网购,有什么商品?什么都没有,但是要什么就能寄来什么。师父的例子,是让现代人都接受。
—解答来信疑惑 201
问:“因无所住而生其心”,师父也让我们常发菩提心和慈悲心,到底应该住心还是不住心?
答:这是一个转变过程,先把佛住在自己心中,住的时间长了,佛常住心中,住在八识田、九识田中,心中已经没有住相了,无人相、无我相、无众生相、无寿者相,佛都没了,因为佛已经进入你的深层意识了,佛心本来就在你的内心,还要住什么心?
—解答来信疑惑 184